2011年7月17日 星期日

安平思想起【樹屋】

 

湯姆歷險記的樹屋

走進這間樹屋可跟我原本想像得很不一樣,簡直是南轅北轍, 我看倒是比較像間鬼屋吧!說到樹屋,我直覺就想到小時候愛看的卡通影集『湯姆歷險記』裡湯姆的好朋友哈克的家(樹屋)。記得讀小學時也常跟住同一巷子鄰居 同齡小朋友們到附近一棵大樹上的樹屋玩,印象中那間樹屋不知道是誰搭的,外型看起來應該也不算是間樹屋吧!因為沒有屋頂、也沒有四面牆,只是用人家建築工 地廢棄的棧板在兩、三層樓高的樹上釘成一個平台,樹根到上頭樹枝間,用簡單長條木板一格、一格的釘在樹幹上,當作是攀爬的梯子。在我們一群小朋友發現它 後,便把它當成是我們的秘密基地『樹屋』,玩樂的聚會場所。中午在安平古堡旁的老街隨意找間小吃店吃飽後,我們一家在老街附近巷弄亂竄、閒晃,最後走到這 裡『安平樹屋』。

在未進入安平樹屋前,旁邊有棟日式木造結構建築老房子,我們好奇的走進去,原來它是當代顏體書法名家朱玖瑩老師的故居,現在設置成朱玖瑩書法展示館,裡頭有朱玖瑩老師的各式書法作品,誤打誤撞欣賞到名家的書法,加上這裡又不用門票,讓我有賺到的感覺。我看著一篇篇,用楷書、行書、草書等不同字體的書法,這些 字真得是美的不像話啊!(真後悔我小時候上毛筆字課時都在混,從頭到尾寫的都是我自己認為的草體字,因為連老師也看不懂我在寫什麼),中國文字本身就是一 種藝術,真的是一點也沒錯,看得我目不轉睛、尤其是那一大面牆、巨幅的『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書法,如果掛在我家,我一定每天看著它,唸它個幾十遍,不僅是種視覺享受,同時也是種心靈薰陶。都在人家故居屋子裡面拍照,欣賞書法,總要了解一下朱玖瑩老師的生平。

朱玖瑩(1899~1996),號退叟,齋名「師掃帚齋」。早年從軍,1926年(民國15年)獲湖南都督譚延闓賞識,出任湘軍總司令部秘書。其後歷任內政部土地司司長、商邱縣長、衡陽市長、福建省建設廳長、遼寧省政府秘書長、湖南省民政廳長等職。1948年來臺,19521968年任鹽務總局局長。19965月返湘探親,9月病逝於湖南長沙。幼習顏真卿書法。追隨譚延闓的67年間,臨寫譚氏之顏體正楷,益發掌握用筆「直起直落」,結體「左不讓右,上不讓下」特徵。來臺後之書風則可分為5期:(一)1950-1958年,仍以臨仿譚延闓楷書與行書為主,結體尚方。(二)1959-1968年,開始由楷書而旁及篆、隷與行、草書。(三)1969-1978年,楷書除顏體外,兼習南北朝諸碑,特別是北碑;行書除顏真卿三稿外,並寫唐人集王羲之書〈聖教序〉與〈興福寺碑〉。(四)1979-1985年,北碑、顏碑與篆隷、行草遞相影響,行筆自在,書風數變。(五)1986-1996年,用筆更勁健,結體更開放,可謂圓熟樸厚之極。

欣賞名家書法後,我們走到隔壁的英商德記洋行還有安平樹屋瞧瞧。安 平樹屋原為英商德記洋行倉庫,從砌牆古磚推取自熱蘭遮城紅磚,及門楣花崗石、窗框基石與木屋架構判定,推測最早應建於十九世紀末及日治初期,之後作為「大 日本鹽業株式會社」出張所倉庫,現況規模即為日本人增改建。據台灣鹽業公司退休場長張坤煌口述,一九三五年於此上班當時,自安順鹽田運來的鹽包堆置於此, 倉庫己有榕樹盤根,可見樹齡已近百年。現在倉庫內外多株百年老榕樹盤根錯節,氣根在屋頂及牆壁攀附生長,形成了「樹以牆為幹、屋以葉為瓦」的天然藝術品。現場生長茂盛的榕樹與建築物糾纏不清,讓本來平淡無奇的倉庫成為一個有趣的探險空間,宛如台灣版的「吳哥窟--塔普倫寺」。

後來倉庫老屋荒廢多年沒有人敢接近的原因:榕樹被台灣人視為陰性,即夜晚特別容易聚集陰間朋友,部分人還習慣參加喪事或是到命案現場前,身上都會攜帶兩三 片榕樹的葉子,以趨不潔之物,在這些習俗與觀念的作用下,許多人都傳言一但靠近樹屋區時,便感陰氣森森,心理不安,所以舊倉庫榕樹區便成為一個禁地,該地就被當地人戲稱為鬼屋,也因此被完整保留最自然的狀態,毫無人為的干擾與破壞。弔詭的是:先有了房子,樹依附其上,房子的結構被破壞了,樹根反而成為房子支撐的結構。接下來新增的構造物,如何一同參與這樣子的有機型態?建築師對安平樹屋的設計手法,是將樹屋 視作一開放地景藝術:不特意翻修屋頂,但利用掀開已毀壞之屋頂,規劃成樹屋內部開放與半開放空間交錯特殊韻律,讓雨水自然落下至地坪作排水處理,綠地上有木棧道、榕樹間架設鋼構空橋,參觀動線遊走環繞整個樹屋,從空橋上方可以俯視榕樹枝頭,樹幹與枝葉盡收眼底,讓人的行為與天然景色可以和諧共存,相互輝映。

台南市政府在樹屋裡設置「安平灘的故事」及「榕樹生態展」兩個常態性展出。「安平灘的故事」及「榕樹生態展」的展出內容,都和安平在地的歷史人文有關,其中,「安平灘的故事」展,以圖文訴說安平從荷蘭人據台時期的經貿人文變遷、地方發展過程;「榕樹生態展」則以彩色圖片搭配文字解說,安平樹屋的形成過程, 以及台灣現有榕樹樹種和分布狀態等自然生態介紹。

原來這裡可不是只有我把它當成鬼屋,之前荒廢時,附近居民也是這樣感覺。古蹟可以與自然植物生態一起共存相依,這樣的歷史人文景觀也是很特別。上個廁所,來到樹屋旁的英商德記洋行,它是建於清同治6年, 位於當時安平的海頭社。此時洋行大多從事鴉片、樟腦、砂糖等交易。英商德記洋行與後後來建立的怡記、和記、東興、唻記,合稱安平五大洋行。列為三級古蹟。 建築坐北朝南,樓高三層,主樓梯設於正向中央,一樓原為行員宿舍,走道居中,左右各有三間房間,二樓空間與一樓房間相似,走廊圍以綠釉瓶飾欄杆,加上白色 粉牆,在風貌上與傳統民宅不同。視覺上有別於傳統的閩南風格建築,環境清幽。市政府在民國68年,將德記洋行整修,做為臺灣開拓史料蠟像館。

從一樓慢慢逛到二樓,我們在二樓外迴廊長椅上稍作休息,元圓吵著也要幫我們拍照,她不夠高,單眼相機很重,我怕她拿不住,把腳架立起,讓她一次拍個夠本。不知道是不是她看我常常拍照,照相姿勢學起來也是有模有樣,一副很專業的樣子,模樣實在可愛!

從卡通湯姆歷險記的樹屋,小時候的秘密基地『樹屋』,到安平的樹屋,三個樹屋有著不同的故事,從歷史古蹟裡探求過去,從人生歷練中回憶從前。而旅行就像是走向未來的休息站,走累了就休息一下,休息夠了、充飽元氣,便再繼續上路。100.07.17(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