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1日 星期日

 台灣行腳步之林本源園邸

當今台灣首富郭台銘的豪宅,我這個平民老百姓肯定是無法入內參觀的,但清朝台灣首富宅院的後花園,我倒是可以大方走進去瞧瞧,這豈不是樂哉!

接近中午,來到位於板橋的林本源園邸,記得小時候這裡都叫林家花園。林本源並不是一個名字,原來當時林家有五個家號(商店號):飲記、水記、本記、思記、源記,意為「飲水本思源」,並以「本源」為總家號。幸好我有查一下資料,不然還沒逛,名字抬頭都搞錯了,總是不敬。要到人家家裡拜訪,首先要認識對方吧!

先從林家祖父說起,林家祖父林應寅是個老師,在清朝乾隆43年(西元1778年)曾來台新莊這附近教書。開始富有的第一代也就是林家祖父林應寅的二兒子,林平侯於16歲時(乾隆47年)渡台尋訪父親,並受雇於米商鄭谷之家。但林平侯極有經商智慧,鄭谷慨然借予資金幫助他創業,當年臺北淡水河航運暢行,稻米運銷為貿易大宗,林平侯以運米為業,又逢林爽文事變,稻米價格高漲,林平侯既為米商,在運米業上獲得了極為豐厚的利潤。後來林平侯與竹塹林紹賢共同經辦臺灣鹽務,更累積了不少財富。當時林平侯年已40,於是衣錦還鄉,返回中國捐官,擔任廣西柳州知府共7年。後來林平侯無意於仕途,於是在嘉慶21年(西元1816年)辭官返台定居。但是當時臺北淡水有嚴重的漳州、泉州人械鬥的事件,為了避禍,林平侯在嘉慶23年時,遷居至大嵙崁(今桃園大溪)的三層(今福安里)定居,並興建巨宅、築大嵙崁堡防禦亂民、開墾田地、築灌溉水圳,田租收入大增。此後林平侯多次協助官府平定民亂,並籲請朝廷興建淡水城。道光27年(西元1847年),林家為了收佃租方便,在枋橋(即今板橋)建弼益館,此為林家在板橋地區構屋的開始。

所以林家發跡第一代林平侯跟台塑已故前董事長王永慶先生一樣,皆是賣米起家的。而到了第二代,林平侯生有五子,依次為林國棟、林國仁、林國華、林國英、林國芳,以林國華與林國芳兩人最為賢能,承繼家風,勇於開拓本業。此時漳州、泉州人的械鬥事件仍未平息,為了避禍,兄弟二人在枋橋漳州籍居民的邀請之下,林家於咸豐元年(西元1851年)於枋橋弼益館旁興建三落大厝,並於咸豐3年落成後舉家遷入,咸豐5年開始籌建枋橋城以抵禦泉州人騷擾。不久後,林家開始在大厝後興建園林庭園,並且聘請文人呂西村、謝琯樵等名士擔任西席(即家庭教師),為北臺灣帶來不少文 化氣息。傳至林家第三代的林維源、林維讓承繼了前兩代的開展,在短短三代之內成為臺灣的鉅富,林維源並且在清法戰爭後,大力協助臺灣巡撫劉銘傳進行番界的 拓殖、地方實業的推廣與撫墾制度的推行。

了解林家發跡的歷史,在園裡逛逛中才能漸漸體會在清代台灣有錢富豪的庭院奢華與享受。午後一點半,有定時導覽解說,可以進入未開放的林本源園邸中三落大厝參觀,結果集合時間到才知道有人數三十人限制,要先取票,再去拿票時,兩點半那場被一個團體拿光了,老婆趕緊索取最後一場三點半的票。此時中午未食,肚子在 抗議,全家再逛出園外吃個麵線點心、喝個7-11的下午茶,再入園遊覽。

聽著導覽員生動的解說,真得比我手上拿著資料邊走邊看有趣多了。不管是介紹林家的歷史、宅院建造沿革,或是那些建築裝飾中的木雕、石雕、磚雕,精緻而華麗的雕刻工藝,還是各式不同圖樣,各自代表吉祥之意的花窗及園林中的建築、山、水、花木和它們所組成的空間,富景深意境的設計巧思,在各處角落中實用性景觀與視覺藝術充分得揉合在一起,透過現場講解,令人更加折服前人工匠的技術與建造能力,如此費時又耗工的工法,現今可能很多都早已失傳了吧!

不知不覺已到下午五點關園時間,我們聽講一行人,鼓掌感謝這位導覽大姐的帶領解說,讓我們體驗到林園之美,了解它的美在何處及如何去欣賞園林藝術之妙。走出林本源園邸,天色漸暗,雖然只待了短短幾個小時,卻讓我得到意想不到的大大收穫。99.10.31(日)

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台灣黃金的故鄉-金瓜石

有別於九份的世俗喧嘩,如徐娘半老抹上胭脂的扮相,相比之下金瓜石就像待嫁小姑娘般,感覺純樸、自然多了。秋高氣爽,在星期天早上十點多,從本山五坑口旁和 老婆、小孩拾階而上,走向黃金神社遺址,牽著一禕的手,跨上一階階石階,走到鳥居下休息、喘口氣,等一下走比較慢的老婆跟元圓(鳥居,為日本神社建築物。主要用以區分神域與人類所居住的世俗界,算是一種結界,代表神域的入口,可以將它視為一種「門」。另外日本天皇的御陵以及日本的佛教寺院也有鳥居的建築。鳥居一般有兩根支柱,上面有兩個横,也有上面有題字的匾。一般用木材製造,刷上生漆。),在鳥居,遠眺對面茶壺山,此時太陽露出、雲霧漸漸散去,陽光灑入山間,茶壺山山頂的岩盤,從這個角度看,果真像極了茶壺形狀,令人嘖嘖稱奇!

我並不是要上神社遺址膜拜,而是想體會以前日治時代,住在這的人走上山的感覺,個人對於日本當時的殖民政策、皇民化思想教育及高壓統治是相當厭惡的,但對於 日本人的守法、重紀律、愛清潔的習慣,甚至是武士道中某種犧牲、奉獻、無私的精神,我是十分景仰及推崇的,讓我想到,就像中國春秋戰國時代荊軻刺秦皇的那 種壯烈赴義、從容不迫的態度,有時我還會臆測、在想,到底武士道是不是古代中國士族流傳、影響過去的,也說不一定,這就讓考古歷史學者去傷腦筋好了。

元圓真不簡單,居然也靠自己爬了上來,還指著對面的茶壺山,嚷嚷要走到上面去,我則笑得說,等妳再長大些吧。山路上早上遊客稀少,只遇到兩、三名健行登山客,直呼,妹妹,好厲害,自己走路上來。元圓,一禕聽到更是奮力得往上爬。

黃金神社,為日治時期的興建之神社,又稱山神社。初建於1897年(明治30年)10月,由當時管理金瓜石礦山的「田中組」建於本山大金瓜岩嶂東側平地間。1933年(昭和8年), 日本礦業株式會社接管金瓜石礦山後,將神社移至現址並擴建之。當時的神社包括寢殿、拜殿、洗手亭、參道,並於參道所經之處建立了鳥居三座、旗幟台五座、入 苑銅牛乙座、石燈籠數十座。每年固定舉辦祭祀典禮,主祀大國主命、金山彥命、猿田彥命三神祇,為日本礦業人之守護神。日人離台後,神社廢除並遭破壞棄置, 現僅存有鳥居兩座、石燈籠四對、旗幟台一對、正殿石柱。目前屬於黃金博物園區園區範圍內的古蹟建築。

終於走到黃金神社遺址,視野不錯,左手邊的基隆山也清晰可見,沒有其他人,只有我家四口子,在此拍照留念。目前這裡只剩石塊地基與石柱、石燈籠等, 依稀還可以想像從前神社的規模。如果它沒被破壞掉的話,一定也是一座漂亮的歷史建築物,當然歷史不可能重來,如同項羽火燒咸陽宮的情節,在二戰日本戰敗後,許多在台的日式建築,尤其是代表日本神道教信仰的神社,首當其衝被憤怒的群眾破壞殆盡,當然不能追究這些民眾,換作是我被壓迫半個世紀,會作出這種 事,是可以被理解的。

慢慢走下山到黃金博物館了解金瓜石的採礦人文歷史。光緒十六年(1890年),當時在進行基隆七堵的基隆河河段修築縱貫鐵路鐵橋時,有工人在河道中發現砂金,在工人的口耳相傳之下,不久之後就在基隆河引起一股淘金熱潮,而淘洗金砂的範圍更往上流延伸至基隆山山腳下的龍潭堵(今日的瑞芳市區)。之後,有不少淘金客為了尋找金礦源頭順流而上,在1893年,終於被一位潮州籍的李姓農民在九份山區附近發現了小金瓜金脈露頭,而在小金瓜露頭被發現後不久,淘金客也在附近發現了大金瓜露頭。「金瓜石」這個地名,即因為大小金瓜的山型貌似南瓜,也就是台語所說的「金瓜」而得名。原本寂靜的基隆山,因著大小金瓜露頭的發現而開始繁榮起來,也開啟了日後九份及金瓜石礦業的輝煌歲月。

一個偶然,發現金礦的所在,造就本區獨特的人文歷史背景及特殊礦場遺跡,因採礦繁榮燦爛一時,也因採礦落寞而蕭條,人們是很務實的,但是留下的歷史足跡,卻讓人動容得緬懷過去,了解它而觸動心靈,使人無限遐想。戴上安全帽,全家接著走進館旁的體驗坑道,它是將舊有的本山五坑坑道重新整修,開放部分路段,並向上掘進一條,長共約110米的新坑道,坑內每處適時配合著語音解說、介紹,相當令人覺得有趣又新鮮,的確可以讓人親身體驗當時採礦工們在漆黑的坑道中工作情況,全家在坑裡興奮得探索著。隨後進入本館,我看著館內採礦設備的文物解說及一段老礦工影片的回顧介紹,更加認識這地方。老婆跟兩個小朋友則對館中二樓,重達兩百公斤的純黃金大金塊很有興趣,我看一下前面LED燈目前市價顯示,約台幣三億元。嗯!來這,不摸一下這塊超大黃金磚,好像也過意不去,入盡隨俗跟著遊客們輪流摸一摸這塊黃金磚,沾沾金氣,希望財運也因此而滾滾來。

確實隨著時間慢慢流逝,過去的金瓜石被譽為是「亞洲第一貴金屬礦山」,更曾聚集了八萬人在此一圓淘金夢,小小的金瓜石一躍成為人口稠密、熱鬧非凡之地,如今這裡礦脈或許早已失去開採的經濟價值,但留下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資產,我想這才是屬於金瓜石真正恆久遠的黃金。99.10.24(日)

 台灣黃金的故鄉-瑞芳美食及侯硐貓咪篇

接近中午, 雖然我對金瓜石這地方還是念念不忘、覺得意猶未盡,想再繼續閒晃一番,其實我原本是打算在金瓜石待一整天的,但老婆可不同意我的計畫,她已在網路上找好美 食景點,催促我走回勸濟堂上方的第二停車場開車前往瑞芳吃午餐。講真的出門旅遊,我自己對吃東西,倒是很隨遇而安,喜歡走到哪吃到哪,但歸功於網路資訊發 達、查詢方便,我老婆近來已經養成出門前上網查詢要去旅遊景點附近的美食餐館習慣,不管是正餐、甜點,甚至伴手禮都一應俱全的搜尋妥當抄寫在紙上,隨身攜 帶,這也倒是不錯的方法,可以增添旅行中的樂趣,想想畢竟味覺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感官,品嘗到好吃的的佳餚,總比吃到難以下嚥的食物好多了吧!

瑞芳鎮早在前清光緒年間,北迴鐵路宜蘭線尚未開設前,先民因當時陸路交通不便,往來於臺北地區全靠基隆河水路運送補給,瑞芳對外水運接駁渡口以柑仔瀨,就是現在的柑坪里(合稱內瑞芳) 已成為臺北地區往返於噶瑪蘭(今之宜蘭)之間者的必經之地。後來因為金瓜石及九份山區陸續發現金礦,採金人絡繹不絕;上山採金必先經由目前的柑坪里,適時基隆河接駁渡口附近,有一商家鋪號名為「瑞芳」,而其店店貨之日用品,可說是南北雜貨俱備,成為前往山區採金與往返噶 瑪蘭中途補給及休息所。由於往來者眾多,都不約而同或口頭相約,都說「去瑞芳」,或「從瑞芳回來」聚集同行,沿襲成名。

原來瑞芳地名居然來自一家店鋪的名字, 這也是相當有趣,如果當初店名叫阿財,那搞不好現在瑞芳這地方不就叫做「阿財」了(我又開始胡思亂想)。瑞芳火車站前相當熱鬧,不好停車,只好停在瑞芳橋 頭附近,慢慢走路過去。瑞芳小鎮不大,最繁華處應該就是鄰近火車站前的那幾條路,火車站前有個小廣場,直直往前走兩、三百公尺處,有個美食街,老婆說網路 上查到裡面有幾間不錯吃,走進後看到卡特牛肉麵,肚子餓毫不猶豫坐下點麵吃,我不是美食鑑賞員,以下是我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立場,這牛肉麵湯頭還好,麵 是細麵,我覺得Q勁不夠,可能是我比較喜歡吃粗麵、刀削麵或麵疙瘩吧!牛筋倒是燉淂夠爛、有入味, 還不錯。全家吃完後,又在美食街裡頭一家紅茶老店,喝了兩杯,一杯紅茶,一杯酸梅汁,可惜沒店名,因為這家真得好喝,紅茶甜而不膩,酸梅汁香醇甘甜,我跟 我老婆要走時,又加買一杯大杯紅茶帶著走,打算邊走邊喝。

出了美食街,在路邊攤買隻龍鳳腿吃,吃起來感覺像春捲,味道還不錯。在另外一攤再買塊蕃薯棵,排隊等了一下,剛炸好等它涼,此時老婆提議乾脆我們不要開車, 改搭火車到侯硐玩好了,我沒意見,走吧!走向火車站途中,又順道買一包剛蒸好的帶殼花生當零食,紅茶喝完,怕會渴,又到火車站旁OK便利商店內買幾罐冷飲,此時我手上大包、小包食物,準備走進火車站買票坐車,突然覺淂今天行程還真充實啊(肚子很充實)。搭上電聯車前往下一站侯硐。

一般所指稱的侯硐為瑞芳鎮的光復里、芎橋里以及侯硐里,早在日據時期,此區為全台煤產量最高的地方,更是早期淘砂金的重鎮區,但因產業沒落而褪去了當年風 華的色彩,社區內目前尚保有完整的運煤橋遺跡,供遊客回顧往日採礦的繁榮景象。而充滿質樸及鄉土風味的侯硐火車站,更是保留了早期的小鎮風貌。雖然侯硐的早期光景不再,但卻因侯硐社區內的貓咪而更加出名,侯硐貓是近年來許多愛貓遊客朝聖的地點,也因此讓侯硐社區又再度的熱鬧起來,成為了瑞芳的有名的觀光景點之一。

侯硐站下車跟著一大群遊客走過天橋到對面小村裡看貓, 這是蠻怪異的感覺,大批遊客到人家的前巷後弄中,找尋貓咪的身影,耳邊不時傳來,好可愛歐!的聲音,我家兩個寶貝,看到隨處可見的貓咪也是超興奮的叫著,原來近幾年這裡改叫【貓村】了。侯硐當初的地名是因為以前這附近有個猴洞,有許多野生的獼猴出沒,所以叫猴洞,後來名字不雅更名為侯硐,我看以後搞不好可以改名叫貓硐,比較貼切些。對於愛貓人士來說,這裡算是野貓的天堂吧!我對貓則是沒什麼好惡,想到的倒是這些大量的野貓到底有沒有被結紮,有沒有傳染病、 寄生蟲等問題,對當地的社區帶來的衝擊是什麼?當然有許多的愛貓人士會固定的來這餵食、照顧這些貓,但我總覺得哪裡怪怪的?貓咪固然可以吸引遊客為號召, 作為旅遊賣點,但對於在地的文化意涵上,似乎會不會太超過點,會不會後人來這遊覽後,回去只記得侯硐有貓這檔事,甚至聰明的台鐵也在火車站內,設台鐵本舖貓行館販售貓咪的相關商品;此時老婆和小孩已經買好侯硐貓咪紀念明信片,正在旁邊桌子寫著要寄給一禕好朋友小芯的明信片,我坐著繼續思考這無聊的問題,這樣對地方長遠發展來說,是福還是禍呢?

最後兩個小朋友寫好明信片,把它放入火車站內的幸福郵筒中。99.10.24(日)

2010年10月9日 星期六

 南門國小運動會

早上八點多牽著小女兒元圓的小手走路到離家約五分鐘步程的國小, 元圓很開心淂邊走邊跳,因為她知道,我們正要去參加姐姐的運動會。好久沒走路上學了吧!在快三十年前,我也曾經每天走路上小學六年,依稀記得我都會走到大 同西路的早餐店,喝個豆漿、吃個蛋餅,偶而還會忘記帶錢出門,跟老闆賒帳明天再還,如今路上那家早餐店早已消失。父女倆走進學校側門,學校的媽媽義工提醒我要簽到、捐錢,老婆七點多到學校早一步已經捐了,進入操場旁,看到我睽違已久的國小母校『南門國小』。

如今的操場已鋪上PU跑道,記得以前小時候學校的操場還是黃土操場,每到秋冬東北季風吹起,都會捲起黃沙一片,教室窗戶下層都要緊閉,以免塵土大量飄進教室。走經過從前福利社的位置,福利社也消失了,聽一禕(唸ㄧ)說,她們學校現在沒有福利社了,連飲料販賣機都沒有,說是為了小朋友的健康,我印象中我國小時,最期待下課十分鐘時 間衝到福利社去人擠人,搶買零食吃,當時總是羨慕離福利社比較近的班級。

晃到後門去找二年二班家長代表(活動組義工),其實也就是我老婆,她在那幫忙登記捐款的來賓、家長們,把他們的捐款金額寫在紅紙上,其實就像婚宴負責收禮金 的啦。後門旁的那一排樹,經過快三十年後,看起來更粗壯了,那時我低年級教室也在這,我拿起相機,隨手拍拍,心裡彷彿走進時光的隧道,兒時的點點滴滴似乎 慢慢重現。

去年我去參加NS400K單車賽事,沒來一禕小一的運動會,今年我來了,幫她拍照,她的甜美笑容看起來好像特別開心,還一直跟我強調等會兒,她比賽跑步一定要跑前三名。我心裡想,沒差吧!老子我從小跑步都馬最後一名,還不是很開心。看著一禕座位旁,老婆幫她準備的一大袋零食,她大方的分給同學吃,附近有些小朋友家長並沒來,紛紛露出羨慕的眼神,我提醒一禕再分多一點跟同學們一起吃。我想沒有人不喜歡看到小朋友天真、可愛、滿足的笑容吧!

知道一禕她們班有三十位小朋友,哇!我聽到後,直呼:真少啊!記得我小時候一班都快五十個人內,而且那時,一個年級都有九個班,現在一個年級只剩五個班,可見台灣少子化的問題真的是越來越嚴重,我查一下資料,這問題真的可大了。台灣2009年出生率只有千分之8.29成為全球出生率最低的國家;同時台灣平均壽命不斷增加,平均壽命來到78.97歲。台灣有可能在2017年,65歲以上的人口數佔了總人口數的14%,邁入高齡社會。當然生不生小孩, 是每個人的選擇權力,沒有被強迫的理由,但是如果政府不再重視這問題的話,這已經不是學校會不會倒掉,老師失去工作的問題,而是整個國家、社會的存亡危機 啊!以後老了,沒年輕人,沒人繳稅,國家如何順利運作呢?也許是我太杞人憂天,看看一禕跳著大會舞扭動屁股好笑模樣,似乎提醒我,身為小小老百姓的我,不要想太多了。99.10.09()

2010年10月3日 星期日

 臺北市『2010健康活力、花現臺北』貓空路跑活動紀實

   原來半程馬拉松就是這麼一回事啊!早上七點半與約3500名 的跑友一起在政大田徑場上鳴槍起跑,我這個馬拉松新手第一次就是現身在這場比賽中。帶著既期待又興奮的心情來到會場,這幾天剛好感冒加上昨晚失眠沒睡好, 午夜一點多才睡,四點就起床了,但是出發起跑後,卻還是覺得整個人精神奕奕,充滿活力,也許就是被大家的熱情所感染造成的吧!

絕大多數的人一定覺得跑步是種很無聊的運動,其實之前我也是這樣覺得,但是要跑得快又遠,那就是件很不簡單的事了。出政大後門後一路的爬坡,看著好幾個年紀 比我大的大哥、大姐們個個箭步如飛的從身後超越我,心裡真是汗顏、羞愧啊!我的汗水像火山噴發般的飛落,衣服早已全身濕透,體力也一點一滴慢慢得流失中,也可以感覺我的雙腳痠痛慢慢湧現,但似乎我還可以忍受這痛苦繼續跑下去,我知道我正在跟我的身體對話中,此時此刻,身、心、靈,好像讓我覺得已融為一體, 思緒是空白的,心中的只有個念頭,我一定要跑完它,而且盡我最大的努力去跑。

 快到折返點,對向迎面而來的是已經折返的頂尖跑者們,對面跑過來的阿正突然大喊一聲:阿峰!加油!我被嚇了一大跳,心想阿正跑步真厲害啊,這麼大一隻,跑步 居然也跑這麼快,真得要跟他多學習一下跑步技巧,因為這一、兩個月,我練習跑步從沒跑過上、下坡;上坡還好,一到下坡馬上被一堆選手超過,真不知他們是怎 麼跑的,怎麼下坡可以衝這麼快,又不是在騎腳踏車,後來我折返後在下坡中遇到一個前輩,他提醒我,要放空檔下去跑;恩,我邊跑邊想好久,到底跑步的空檔是什麼意思,我試試不同的重心著地跑下坡,好像有點意會到那意思,看樣子我的悟性真的太淺,還沒學會,已快跑回政大了,後門進入後的小緩坡,慢慢把跑速拉上來,最後進入田徑場,進行最後的半圈衝刺,奔向終點,心裡很開心,人生的一場半程馬拉松,一小時五十四分,半馬我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