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7日 星期六

台灣行腳步之草嶺古道親子遊

 

芒花

 

 


星期天早上十點多在草嶺古道的石階上,絡繹不絕、接踵摩肩的遊客們行走於此,而我們三家人(我家、小芯拔家、阿棠家)也在這行列中。剛下過陣雨後,像是幫山谷 洗淨了面容,準備迎接我們的造訪,此時暖暖的太陽也漸漸探頭,小朋友們紛紛脫掉雨衣,收起雨傘,如解除戒心一般,來接受大自然的洗禮,這裡沒有車水馬龍的 呼嘯聲,也沒有熟悉處處可見的便利商店,只有潺潺溪水在步道旁不停川流的水聲。一禕、小芯兩個小朋友相互打氣一起並肩向前行,突來的童言童語也讓我會心一笑。走在當年跟老婆尚未結婚前約會攜手走過的步道上,清代總兵劉明燈所題刻的「雄鎮蠻煙」摩碣、「虎」字碑依然豎立與此,在步道山頂眺望龜山島,古道旁小小的土地公廟,裡頭的土地公、土地婆依舊繼續守護著這塊土地,心中有股悸動,感覺一轉眼,時間似乎過得好快。

說來慚愧,一直覺得我是個不負責任的父親,本來這星期天還想出門騎車的,無奈前一、兩個禮拜,為了準備十二月份的NS陽金P字單車挑戰賽與月中的富邦台北馬拉松全馬組,我這個隨便又隨興的人,在毫無計畫節制的練習下,騎車重踩加上一周三次,每次約九十分鐘的跑步,終於搞爆我的左膝蓋,在隱隱作痛,讓我著實嚇了一跳,只得乖乖休息個幾天,以免傷勢加劇,才想到來個輕鬆、有氧運動行程,走個草嶺古道,順道帶全家出門走走踏踏青。

說來也剛好,其實這次的草嶺古道之行與上次的板橋林園之遊也是有密切關係的。在清嘉慶12年,臺灣知府楊廷理開闢了自四腳亭經蛇仔形至頂雙溪,越草嶺以出宜蘭的山路。在道光3年臺灣北部望族林平侯(林本源之始祖),因當時艋舺、萬華到蛤仔難(噶瑪蘭)的交通非常不便,而斥資拓修楊廷理所開之路線。清咸豐6年,林平侯之子國華繼承父志,修築基隆經瑞芳、頂雙溪到三貂嶺的路線,從此淡蘭通道成為暢通東西之間的重要孔道,行旅興盛達百年之久。因為當時清朝台灣首富林家在宜蘭也有大筆土地,為了運輸買賣方便,加上政商關係良好,捐錢幫忙來鋪個路、拓寬一下,也不令人意外。

而草嶺古道就是先民開闢淡水廳到噶瑪蘭廳之間的淡蘭古道中之一段,為介於臺北縣貢寮鄉遠望坑到宜蘭縣頭城鎮大里之間的山區路徑,全長8.5公里,經過臺北縣及宜蘭縣兩縣分界山的「草嶺」,故稱之為「草嶺古道」。

走古道了解一下它的歷史也是不錯的,以前宜蘭至台北沒有鐵、公路,這條山徑就像雪隧未開通前的北宜公路一樣,在當時可是通往後山非常重要的一條道路,走在跌死馬橋上,想像一下當年人、馬、牛各種貨物在這古道上來往行走,如今變成遊客踏青著名路線,感覺也是十分有趣。

在古道上賞芒花更是一大樂事,接近山頭大片的芒花,有種淒涼蕭瑟的美感,拔了幾株芒花給小朋友賞玩,阿棠哥更是厲害,用了幾枝芒草莖梗編成個小小籠子,他說他小時候都會編這種小籠子來關抓來的蟋蟀玩,可是讓我大開眼界,想不到大我數歲的阿棠哥,童年跟我就玩的就不太一樣,我那年代頂多用竹筷子、橡皮筋做個竹槍而已。折返回程的路上,小朋友們對步道邊掛在樹枝下的大蜘蛛及路旁水溝的大蝸牛好奇的看著,我牽著我家妹妹元圓的小手,她嘴裡正在哼著卡通喜羊羊與灰太狼的主題曲,不知道為什麼,這時看著小朋友快樂的模樣,心裡也有種甜甜的幸福感。99.11.28(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