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1日 星期六

 我的車埕小旅行

坐在車埕貯木池旁的遊客服務中心看完車埕的歷史簡報影片,走到水池邊,東邊是松柏崙山,西邊有集集大山,水里溪由北而南貫穿,前方是明潭水庫壩體。也許是因為地處山谷中,午後並不會覺得像在都市中般的酷熱,兩個小朋友超開心得用吃剩下的麵包正在餵著魚,不一會兒就把麵包餵光光了。有著集集支線最美麗車站之 稱,同時也是集集支線的終點火車站,這個純樸、秀麗的小村落【車埕】。

早期的車埕,是人力台車的轉運站,由於地勢平坦寬廣,所以經常會有上百台的輕便車在當地停放,於是有人遂 稱當地為 「車場」(台語),後來因為音同而被人改稱為 「車埕」至今。西元1919年,日人在日月潭興建水力發電廠。為了要運送發電工程所需的設備及原料,於是興建集集線鐵道,車埕是集集線鐵道的終點站,在日月潭電廠興建期間,大量的工程人員進駐車埕,曾經讓當地繁華一時,接著,50年代台灣林業鉅子孫海先生的振昌木業公司也在車埕設廠,使得車埕成為南投木材 的主要集散地,當時人車絡繹不絕、熱鬧非常,使得水里、車埕一帶有 「小台北」之稱。

大概約在上午十一點多抵達車埕,遊客尚不多,把汽車停在車埕火車站旁邊,全家肚子咕嚕咕魯叫,走到車埕小飯店吃個水桶便當,嗑完後可以把兩個小小木水桶帶回 家作紀念。閒晃在這山裡頭的車埕老街裡,很難想像當年這裡因林業及設置電廠時的繁榮、人聲鼎沸景象,它的落寞如今藉由懷舊觀光產業興起而再度燦爛,吸引人們的來訪。我想這不是一件壞事,藉由良好的社區營造、規劃,搖身一變成為自成一格的特殊人文觀光景點。商業行為必然會帶來繁榮,但過度的商業化也是一種傷 害,在旅遊中帶入歷史的導覽,加深對這塊土地的認識,何嘗又不是另一種的戶外教育方式,在潛移默化中使孩子認識先人的過往足跡,這才是更深一層的旅遊體驗。

走進木造的車埕火車站,目前鐵道整修中,並無火車駛入,火車站是921大地震後,以木製重建而成,月台旁停著古老的鐵路貨運車供遊客拍照,我們怎可錯失這機會,頂著大熱天也要拍。邊吃個冰棒,晃到漂亮造景的貯木池。貯木池為當年振昌木業公司儲放各種原木用途之水池,且便於原木選材及搬運。池面佔地0.5公頃,水深24公尺M,貯材量約為3000立方公尺。 貯 木池除池身設備外,另有天車二座及池面曳引式索道系統一組。貯木池右端的天車用於吊下卡車上的原木存放在貯木池中,左端靠近鐵軌的天車用於吊起貯木池中的 原木運送至加工 廠或直接運往港口外銷。貯木池於民國七十四年,振昌木業停工之後亦失去其原有功能,而成為荒蕪雜亂但不失生態豐富的水池。921地震後,車埕社區積極發展觀光,乃於民國九十年重整貯木池,使其恢復舊有風貌及功能呈現,更規劃成為濕地沼澤生態區,使貯木池注入新的生命契機,也為車埕帶來生態旅遊的新據點。

之後再購票走入車埕木業展示館,特殊的建築外觀吸引我的目光,但小朋友對裡頭的兩人兩腳的木鞋、大小鐵圈吹泡泡、手搖板車、木製拼圖有興趣多了。看著裡頭的介紹影片,這裡原為振昌木業舊廠房,1960年振昌於車埕設立製材廠,以供應建築及家具材料,並有原木直接由火車運至台中港、高雄港外銷。1978年又設立新廠,從事木材加工。振昌在鼎盛時期,員工有數千人,為地方帶來就業機會,並繁榮地方。1985年,由於環保意識抬頭,政府林業政策改變,振昌木業公司車埕廠停工,結束了在車埕20幾 年的伐木事業,車埕也因而再次沈寂沒落。如今此地藉由木業展示館,展示當年木業工廠的輪廓、看著、看著,懷舊之情油然而生,曾幾何時台灣的經濟起飛的一段是由伐木外銷來成就的,大塊、大塊的千年珍貴檜木、扁柏神木林因此被砍倒,讓我感傷不已,但想想如果不是如此,怎麼餵飽當時靠著林業而溫飽的眾多家庭們呢?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對立,值得讓我們好好深思這問題。只是出來玩,我的思緒卻越想越遠。

這時小孩喊著我,嚷嚷要走進紀念品販賣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