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1日 星期日

 台灣行腳步之林本源園邸

當今台灣首富郭台銘的豪宅,我這個平民老百姓肯定是無法入內參觀的,但清朝台灣首富宅院的後花園,我倒是可以大方走進去瞧瞧,這豈不是樂哉!

接近中午,來到位於板橋的林本源園邸,記得小時候這裡都叫林家花園。林本源並不是一個名字,原來當時林家有五個家號(商店號):飲記、水記、本記、思記、源記,意為「飲水本思源」,並以「本源」為總家號。幸好我有查一下資料,不然還沒逛,名字抬頭都搞錯了,總是不敬。要到人家家裡拜訪,首先要認識對方吧!

先從林家祖父說起,林家祖父林應寅是個老師,在清朝乾隆43年(西元1778年)曾來台新莊這附近教書。開始富有的第一代也就是林家祖父林應寅的二兒子,林平侯於16歲時(乾隆47年)渡台尋訪父親,並受雇於米商鄭谷之家。但林平侯極有經商智慧,鄭谷慨然借予資金幫助他創業,當年臺北淡水河航運暢行,稻米運銷為貿易大宗,林平侯以運米為業,又逢林爽文事變,稻米價格高漲,林平侯既為米商,在運米業上獲得了極為豐厚的利潤。後來林平侯與竹塹林紹賢共同經辦臺灣鹽務,更累積了不少財富。當時林平侯年已40,於是衣錦還鄉,返回中國捐官,擔任廣西柳州知府共7年。後來林平侯無意於仕途,於是在嘉慶21年(西元1816年)辭官返台定居。但是當時臺北淡水有嚴重的漳州、泉州人械鬥的事件,為了避禍,林平侯在嘉慶23年時,遷居至大嵙崁(今桃園大溪)的三層(今福安里)定居,並興建巨宅、築大嵙崁堡防禦亂民、開墾田地、築灌溉水圳,田租收入大增。此後林平侯多次協助官府平定民亂,並籲請朝廷興建淡水城。道光27年(西元1847年),林家為了收佃租方便,在枋橋(即今板橋)建弼益館,此為林家在板橋地區構屋的開始。

所以林家發跡第一代林平侯跟台塑已故前董事長王永慶先生一樣,皆是賣米起家的。而到了第二代,林平侯生有五子,依次為林國棟、林國仁、林國華、林國英、林國芳,以林國華與林國芳兩人最為賢能,承繼家風,勇於開拓本業。此時漳州、泉州人的械鬥事件仍未平息,為了避禍,兄弟二人在枋橋漳州籍居民的邀請之下,林家於咸豐元年(西元1851年)於枋橋弼益館旁興建三落大厝,並於咸豐3年落成後舉家遷入,咸豐5年開始籌建枋橋城以抵禦泉州人騷擾。不久後,林家開始在大厝後興建園林庭園,並且聘請文人呂西村、謝琯樵等名士擔任西席(即家庭教師),為北臺灣帶來不少文 化氣息。傳至林家第三代的林維源、林維讓承繼了前兩代的開展,在短短三代之內成為臺灣的鉅富,林維源並且在清法戰爭後,大力協助臺灣巡撫劉銘傳進行番界的 拓殖、地方實業的推廣與撫墾制度的推行。

了解林家發跡的歷史,在園裡逛逛中才能漸漸體會在清代台灣有錢富豪的庭院奢華與享受。午後一點半,有定時導覽解說,可以進入未開放的林本源園邸中三落大厝參觀,結果集合時間到才知道有人數三十人限制,要先取票,再去拿票時,兩點半那場被一個團體拿光了,老婆趕緊索取最後一場三點半的票。此時中午未食,肚子在 抗議,全家再逛出園外吃個麵線點心、喝個7-11的下午茶,再入園遊覽。

聽著導覽員生動的解說,真得比我手上拿著資料邊走邊看有趣多了。不管是介紹林家的歷史、宅院建造沿革,或是那些建築裝飾中的木雕、石雕、磚雕,精緻而華麗的雕刻工藝,還是各式不同圖樣,各自代表吉祥之意的花窗及園林中的建築、山、水、花木和它們所組成的空間,富景深意境的設計巧思,在各處角落中實用性景觀與視覺藝術充分得揉合在一起,透過現場講解,令人更加折服前人工匠的技術與建造能力,如此費時又耗工的工法,現今可能很多都早已失傳了吧!

不知不覺已到下午五點關園時間,我們聽講一行人,鼓掌感謝這位導覽大姐的帶領解說,讓我們體驗到林園之美,了解它的美在何處及如何去欣賞園林藝術之妙。走出林本源園邸,天色漸暗,雖然只待了短短幾個小時,卻讓我得到意想不到的大大收穫。99.10.31(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