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高雄第一張照 |
第一次遇到小孩在博物館裡,竟然也可以玩的這麼開心的,在這個專屬於兒童遊戲互動空間裡,讓小朋友在遊樂中體驗高雄的過去、認識高雄的人文歷史,這點子還真不賴啊!老婆也把叫我過來一起玩玩老 照片變圖效果的螢幕小遊戲,有點像是外頭的大頭貼,只是不能投錢把它印出來,背景是以前高雄的黑白老照片,因為把自己頭像換置在老照片上,所以照出來的效果,還蠻好笑的。這層展覽共分為八區,分別為「探索高雄的面貌」、「歡迎來我家玩」、「奶奶的相簿」、「爺爺的收藏」、「媽媽的衣櫥」、「爸爸的工作」、 「我們的客廳」、「我家門前有愛河」。小朋友們可以任意穿梭展覽選擇自己喜歡的房間自由參觀,同時也展出歷史文物及老照片。二月四日星期六這天下午,我們家起因是為了躲避外頭熱熱的天氣,意外的走進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三樓的『高小雄的歷史故事屋』吹冷氣、玩遊戲。
從高雄車站搭高雄捷運到美麗島站,再轉乘橘線到鹽埕埔站下車,明明國字都看得懂,奇怪的是我們這一家人卻像一群不懂中文的外國遊客在美麗島站迷路了,真是既好氣又好笑,索性在問了好心路人甲後,才迷途知返,順利回到正軌、找到出路。最近跟高雄有著特別緣份,在春節九天連假中,除夕到初二在墾丁渡了三天假,初二下午我們就在高雄作個半日遊,隨處走走、逛逛,晚上入住鳳山的小旅館,隔天初三在被人潮擠爆的義大世界玩了一整天,現在又藉著這次跑2012高雄國際馬拉松的機會,再續前緣,順道加碼高雄二日遊。說起來還真慚愧,以前去香港、澳門、新加坡、泰國、峇里島自由行前,行前都會收集滿滿的旅遊資訊,換到我們南台灣港都高雄,什麼也沒準備,只有老婆在網路上收集一堆六合夜市的美食資料。
既來之則安之,元宵節快到了,那我們就到愛河看高雄燈會吧!我跟老婆這樣提議著,她也沒反對,兩個小朋友只知道出來玩,不要待在家裡,到哪裡都好,更何況她 們還期待著去拿應景元宵小提燈。中午坐火車到達高雄市,吃過午餐、把行李寄放飯店後,坐高捷在鹽埕埔站下車,一出站,大大的太陽、還真熱啊!當北部還是冷 颼颼的天氣,這裡卻像是已經到了初夏般的氣溫,好險我帶的衣服都是短袖排汗衣,正為自己的小聰明,沾沾自喜、自我感覺良好中。才下午一點多,看燈會似乎嫌早,出站路口看到一個指示牌指往『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於是臨時變更目的地,走往『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看看。
一走進『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讓我覺得好眼熟,格局跟台北市南海路上的二二八紀念館好像,原來這棟也是日治時代的產物,為帝冠式的建築風格,曾經是高雄市役所,也就是舊高雄市政府所在地,是一棟具有歷史意義、城市地標與市政形象的老建築,高雄市政府於民國九十二年把它公告為『高雄市歷史建築』。一樓正在展出的是『技藝猶薪 打狗傳統工藝匠師聯展』,由五位重量級的傳統工藝匠師,葉經義先生、陳忠榮先生、蘇義雄先生、馮進興先生及張財雄先生精心創作的傳統工藝藝術品。另一個特展是介紹高雄市大寮的歷史文化、常民生活、產業特色、地方風俗、特色建築、名人故事等主題的『搭寮耕耘萬福地-大寮』特展。在二樓有需購票的『流動的女神-台灣媽祖進香文化特展高雄巡迴展』,三樓則是常設展『高小雄的歷史故事屋』,不用想也知道,我們待最久的地方,一定是在三樓。
快四點,小朋友心不甘、情不願得被我一再催促下,才肯離開三樓,我們散步到旁邊的愛河燈會會場,領了小提燈,太陽還沒下山,人潮並不多,看看燈會裡各式各樣的造型花燈,欣賞街頭藝人的表演,吃吃小朋友指定那非常神奇、可以拉很長、很長的棉花糖,再過橋走到『玫瑰聖母聖殿主教座堂』照照相,這座很具歐式風格的教堂可是台灣地區的第一座天主教堂;是清咸豐九年(1859年),清政府允許歐洲人來中國傳教後,天主教在台灣建立的第一座教堂,也是近代台灣天主教會的發源地。美到在2001年臺灣歷史建築百景還票選榮獲全國第一。
隨後把我家兩個小朋友連哄帶騙,一路休息、走走停停,騙到『駁二藝術特區』,這個位於高雄港第三船渠內,建於民國62年,原本為一般的港口倉庫。民國89年 因尋找國慶煙火施放場域的一個偶然機緣,進而發現這個具有實驗性的空間。在熱心的藝術家及地方文化工作者的推動下,結合文建會閒置空間再利用的專案資源,現今成為『駁二藝術特區』。這裡也是南臺灣最大的實驗創作場所與工藝創意發展中心。在這個藝術空間裡,保有一種前衛、實驗與創新是高雄文化藝術創作的平台。感覺有點像是台北的華山。
走了半天,小元圓也受不了,加上在『駁二藝術特區』不小心走路摔一跤,痛得哇哇大叫,膝蓋及手掌有點小破皮、擦傷,哭著直嚷嚷要媽媽抱抱,只好快點結束這裡 行程,搭捷運到六合夜市吃美食補償、慰勞她一下。六合夜市連吃四攤後,肚子不爭氣,不行了、吃撐了,而且很怕萬一亂吃一通,回飯店拉肚子,明天怎麼跑馬拉松啊!
高雄沿海早期主要為原住民馬卡道族所居住,在該族語言當中,用以防禦海盜的刺竹林稱為「takau」。而當時的漢人依其方言音譯為「打狗」,在《鳳山縣志》中也將當地部落記載為「打狗社」。日治時期,日本人依「takau」的日語諧音將「打狗」兩字改寫為漢字「高雄」,變成現在主要通行於世界上的名稱。自十九世紀末開港,日治時代發展為港埠城市與軍事要地,並在二十世紀中葉後成為南台灣政治、經濟及交通中心。
在這個南台灣最大的都會,我藉著跑馬拉松的機會,趁機認識它的皮毛,港都的美麗與故事,當然不是一、兩天就可以了解,但要愛上它,對我來說似乎是件相當容易的事。101.02.04(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