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8日 星期日

花都開好了(上)

 


『我這一生也不過只是一個業餘畫家,有些悲哀、有些可笑。不管怎樣,我都會盡力而為』1980.12.30蕭如松(1922~1992)。

讀到這段話,內心的某處似乎被深深打動,感到心有戚戚焉!得確藝術家大多是艱辛的。在日治時代,藝術是被統治者拿來當做教化子民的工具,所以藝術教育在日治時代是極被重視,並且紮根普遍的一門功課。但藝術在現實的社會中並沒有生存的空閒,在那個年代,藝術品不過是貴族的風雅玩物而已。因此蕭如松的父親不同意他走向藝術之路,一心想栽培他成為衣缽傳人(他父親是律師),可是,年紀輕輕的他, 在那封建威權家庭的強大壓力之下,還是選擇了一生漫長而艱苦的藝術創作的路。有時候我也把自己想像成是業餘運動員、業餘作家,想不斷的嘗試突破自己,真的就是只有盡力而為了。

2011年的母親節早上接近十一點,我們一家四口子正在新竹縣竹東鎮的蕭如松藝術園區裡閒逛、欣賞已故名畫家蕭老師的畫作。位於竹東鎮上,鬧中取靜小巷弄裡的藝術園區,雖然占地不大,只有五棟日式建築及所屬庭園,但卻是小而美、幽而靜的藝術殿堂。園區有五棟建築,其中A棟蕭老師故居「故松居」,作為蕭老師文物展示博物館;B棟「松畫廬」,作為蕭如松老師複製畫及真跡作品的展示場所;C棟「松和廬」及D棟「松香廬」,目前委託名冠藝術館經營管理,以地方文化館的方式,作為藝文交流及餐飲空間;E棟「松言堂」則規劃為文藝沙龍及會議空間。

不知道是不是我們家來得太早,居然都沒有什麼遊客,只有我家一行人。一進去我就跟老婆說,我們家如果有這麼大就好了。很喜歡這種日式老宅院的味道,老房、老屋、老樹,當然還有這些令人激賞的畫作。近年來對老的事物漸漸有莫名的好感,總覺老的東西、事物,看起來順眼多了,是年紀漸長的關係嗎?還是自己心境起了 變化,我不太清楚,有一項倒是非常肯定,那就是『日久生情』,對於日常生活裡,遇到的人、事、物有了情感,便產生了不捨與愛。

1960年,王白淵對蕭如松老師就有相當肯定的評述,他說: 「蕭君的畫年年有進步,而且很堅實地站在造型藝術的大道上成長,沒有片刻走入偏途,一貫守著美術的界線與特性,這是非常可敬的。他對自然有非常熱烈的愛情,他透過這個愛情,將自然的種種相貌,很忠實的表現出來。蕭老師他一生簡樸、認真、堅毅的生活態度,與其澄靜透明、韻律感十足的水彩畫作相互對應,在長達四十六年的美術教職生涯中,他的教學與創作從未懈怠,對美術畫會參展亦多積極,因而造就他規律嚴謹卻又塗滿「色彩」的一生。

欣賞蕭老師畫作,讓我沉浸在過往的思緒裡,兩個小朋友在日式木造地板上跑來跑去玩耍,發出碰、碰、碰的聲音,立即被我出聲制止,我跟一禕說:妳看這裡有本簽到簿。好久沒拿起毛筆寫字,在紙上隨手題了自己的名字與日期,一禕也跟著寫,旁邊元圓嚷嚷著也要簽,我說妳會寫字嗎?她搖頭並要求說叫我幫她寫,我說:不行,等妳大一點,會寫字時,我們再來。

真的,人生有些事急不得,時候到了,你自己會懂,我心裡是這樣想著... 100.05.8(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